//--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淺談B型肝炎

文章作者:藍傳盛醫師
一、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叫做B型肝炎。
二、所謂抗原(Ag)是指侵入人體的物質或病原體。抗體(Ab)是指人體的免疫糸統會產生對抗此抗原的蛋白質。  
B型肝炎病毒含有外層的表面抗原(HBsAg),內層的核心抗原(HBcAg, 及隱藏其中的e抗原(HBeAg)及顆粒中心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

圖片來源:AGAJournals.org by Sarah L. Williamson, MA


三、診斷為B型肝炎 是指檢測血液中是否含有表面抗原(HBsAg),若表面抗原為陽性者,即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表示成 HBsAg+)。
四、目前台灣約有15-20%(約300萬人)人口為帶原者(HBsAg +)),但帶原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自己為帶原者; 另有60-70%的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但已產生抗體HBsAb(+)。
五、B型肝炎病毒經血液(主要)或體液傳染,並不會經由飲食或糞便傳染(除非口腔粘膜有潰瘍) 。主要傳染途徑為母子垂直傳染(佔50%),及水平傳染(包括穿耳洞、針灸、刺青、紋眉、紋身、重覆共用針頭、共用刮鬍刀、牙刷 ; 至於性行為、接吻或餵母乳,一般不易感染(除非粘膜有破損)。

圖片來源:Gastroindia.net
六、嬰幼兒若感染B肝病毒,90%會變成帶原者,而成人感染者只有5%會變成帶原者,帶原者可能演變成下列4 種情況:
1.      不活動型的帶原者 肝功能(GPT )正常,HBeAg-),HBeAb+),DNA量很少,此型不需要治療。
2.      慢性肝炎: HBsAg+)持續六個月以上。
3.      肝硬化
4.      肝癌
八、目前B型肝炎已有疫苗,要分三次施打,第一劑打完後,一個月後打第二劑,再六個月後打第三劑,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或輕燒。但約有5-10%的人打疫苗後,未產生抗體。台灣自19847月起已全面施打疫苗,目前的兒童帶原者已降至2%以下 約有40%的人接種疫苗5-6年後,抗體會開始下降,若20歲後抗體消失,可再追補一劑疫苗
九 、B型肝炎目前尚無葯物可以根治。不過仍可以葯物抑制病毒繁殖來控制病情。目前葯物有注射的傳統干擾素及長效型干擾素以及五種口服葯(肝安能,肝適能,喜必福,貝樂克,惠立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