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肝癌致死 平均1日2市民

文章轉載: 聯合報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肝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台北市去年共有665人死於肝癌,每天平均將近2人死於肝癌。由於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必須靠定期篩檢發現,台北市衛生局呼籲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篩檢,才能有效防癌、抗癌。

圖片來源:CancerFund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江建昌指出,肝癌常伴隨著肝硬化,危險因子包括慢性B型或C型肝炎、家屬肝癌病史、飲酒、黃麴毒素、遺傳性鐵質沈積症等。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必須定期篩檢檢測出B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癌高危險群,再以血清甲種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檢查,進一步追蹤。
去年仁愛院區針對5200多名40歲以上民眾作BC型肝炎檢查,有500 多人篩檢出BC型肝炎陽性,其中338人完成複檢,發現94人有脂肪肝、7人有血管瘤的、11人有慢性肝炎、1人有肝癌者。
圖片來源:http://silcaat.com/
江建昌提醒,一次篩檢沒有肝癌並不代表就沒事,慢性B型肝炎每年約有0.8%發生肝癌,肝硬化者每年約有5%產生發生肝癌,所以需定期篩檢。在肝癌2公分以下就篩檢出來時,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可達到9成以上的局部完治率。
已確定為BC型肝炎之民眾也應就醫,視肝炎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接受抗病毒治療。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建議,肝硬化患者每3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應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台北市針對40歲以上設籍民眾提供免費肝篩檢,並可集市民健康卡點數,民眾可至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接受抽血檢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