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便秘 痔瘡 大腸癌 你是哪一種?

文章轉載:Nownews

58歲已退休的陳姓護士於去年年初到了直腸外科門診。她出現便血的現象已有半年了,卻將這種情形當成是痔瘡而不太注意,直到就診前一個月,她發覺腹部日益疼痛才有所警覺時,卻因延誤了就醫時間,直腸癌的癌細胞已有區域淋巴腺及肝臟轉移。 
圖片來自:Nursing101



專家呼籲民眾重視排便不順(便秘、腹瀉……)、腸道脹氣、腹痛、便血等症狀,這些往往是腸癌發生的警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1、便血2、排便習慣改變3、排泄黏液4、腹部不適(鼓脹或絞痛)5、腹部腫塊6、不明原因體重減輕7、持續的疲倦感 

你知道嗎?在人體中,約有70%的淋巴組織存在於腸道裡,所以腸道不但是營養吸收的入口,更是保衛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因此腸道的正常或失調,對人體的健康與壽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由於現代人攝取越來越多的肉類、蛋白質及脂肪,而這些食物又不利於排便,所以讓排泄物停留在大腸直腸的時間變長,不但容易引起便秘、痔瘡、也是息肉、癌細胞孳生的溫床,這就是罹患腸癌的人數逐年增加的最大因素之一。 

一般身體健康的人,腸內好菌必定多於壞菌。但腸內菌叢生態會隨著飲食或生活壓力的影響而改變,當腸道內的菌相失衡,壞菌多過好菌,身體健康就會因此亮起紅燈。若想要腸內菌叢生態平衡,並維持消化道機能正常,就要增加腸內好菌,維持腸道乾淨。腸道乾淨了,就不必擔心體內殘留髒東西。所以,只有保持乾淨腸道,才是維護健康的第一步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