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B肝治療效果不一 不用互相比較

文章轉載: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文/許金川(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我與另外3位兄弟也都是B肝帶原,目前我們兄弟全部都在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最近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聊,才發現他們都只需要服用一種藥物就好,可是我卻需要服用兩種藥物,後來我問醫師,醫師說因為我有抗藥性,所以要兩種藥物合併治療,請問真的是這樣嗎?感覺起來我好像比他們嚴重很多!一次服用兩種藥物,我的肝臟負擔會不會太大了?


AB肝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很難預期每個人的治療效果,有人治療效果很好,有些人則效果較差,有人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也有人沒有抗藥性的問題,也因此在病患治療期間,醫師都會詳細評估病患的抽血數據,再依此調整用藥。由於每個病人的療程變化都有所差異, 因此在治療上不需要互相比較。最重要的是要監測好個人GPTHBV-DNAe抗原、e抗體的變化。
所謂抗藥性指的是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一段時間之後,B型肝炎病毒為了逃避藥物的壓制,所以發生突變,原本的藥物因而失去治療效果,本來已經被壓制的B肝病毒又會再活躍起來,已經恢復正常的肝指數也會再度高起來,對此情況,醫師會先做病毒突變分析,確認其突變的基因點之後,再去調整藥物,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原本的用藥再加上另一種藥物合併治療。
至於一次使用兩種藥物,肝臟會不會負擔太大?這倒是不用擔心,因為你現在服用的是B肝抗病毒藥物,目的就是為了壓制B肝病毒,避免肝臟持續發炎受損,換句話說,抗病毒藥物是用來保護肝臟的,並不會無故增加肝臟負擔。平時在保肝的法則上確實要少吃藥,以減少肝臟負荷,但這所指的藥物是非醫師處方用藥及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和保健食品等。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免費索閱。最新59期會刊內容包含「肝移植的條件與時機」、「肝癌治療期間吃出健康」、「肥胖導致脂肪肝,小孩也難逃!」等。肝基會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