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一、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二、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圖片來源:Blog of the Total Wellness Cleanse

三、     可能致病因素如下:胃酸過多逆流、胃排空受阻、膽汁逆流、與幽門桿菌無關、賁門鬆弛(此與暴飲暴食、抽菸、酗酒、嚼食檳榔、飯後劇烈運動、過度束腰或用力彎腰、藥物、咖啡、肥胖懷孕致腹壓增大等有關 )、食道蠕動不佳、唾液分泌減少、遺傳等有關。
 
四、     目前以胃鏡檢查最能確定診斷為食道炎。健保可給付。其他診斷方法如質子幫浦抑制劑試驗、及24小時酸鹼度測試等,既麻煩,健保又不給付,目前國內少用。
五、     逆流性食道炎常合併發生「食道裂孔疝氣」。正常人「食道與胃的交界線(又稱Z線) 」剛好與「食道與胃的交接口」吻合。當Z線滑脫至交接口的上面時,即是食道裂孔疝氣。此病需由胃鏡診斷,一般成人的發生率約10%,有食道逆流者提升至50%以上。這兩種病似乎互為因果。此病除非往上滑脫6公分以上需手術外,以藥物治療即可。
圖片來源:Mandarin Consulting

六、     逆流性食道炎國人約有1-2%(歐美20%)合併巴瑞特食道症。此病歐美人致癌率大,但國人極低,需以胃鏡診斷,並定期做追蹤治療。
七、     逆流性食道炎約有30-40%在胃鏡下發現食道為「正常」,但病人確有典型的逆流症狀,此稱為未糜爛的逆流性食道炎,依輕度食道炎以藥物治療即可。
八、 逆流性食道炎在胃鏡下有ABCD四種嚴重度等級,治療需依等級選擇用藥,平均而言,若以「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兩個月,治癒率為85-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