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慢性胃炎簡介

一、胃炎有急慢性之分,是依病情的久暫而言。兩者症狀類似,但急性胃炎是指病情急性發生,數天或1-2週內即會好轉。而慢性胃炎病情常持續3-4週或數月,甚至反復發生幾年以上。


二、慢性胃炎依病理學觀點可分3:
 
1、表層性胃炎--表層粘膜發炎。
2、肥厚性胃炎--表層粘膜發炎並導致肥厚增生。
3、萎縮性胃炎--粘膜因長久發炎而導致萎縮。
三、這3種慢性胃炎的症狀,臨床上很難區分。常見症狀為胃脹感、打嗝、噯氣、飯後飽脹感、噁心、嘔吐、上腹痛或胸口灼熱。臨床上需靠胃鏡才能鑑別診斷。
四、其中以表層性胃炎最常見,萎縮性胃炎次之,肥厚性胃炎最少見。其治療方法則稍有不同。
五、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六、慢性肥厚性胃炎較少見,此病的疾病分類仍有爭論。因粘膜肥厚增生導致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症狀及治療類似慢性表層性胃炎,但胃鏡的形像不同,很容易區分。
七、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為幽門桿菌感染、層性胃炎反復發生、年紀老化等。此病有時會併發腸化生”(即胃粘膜轉化為十二指腸粘膜),而腸化生會致癌。因粘膜萎縮導致胃液及胃酸分泌減少,因此治療上不宜用制酸劑。只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主。

八、表層性胃炎積久會導致消化性潰瘍或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有時則會併發腸化生而有致癌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