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造成痔瘡的7大壞習慣

文章轉自:sina全球新聞

1.單一體位持續過久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長時間坐者患痔瘡率為72.9%,長時間站者為73.5%,不斷走動的人群,患痔率僅43%。因此,辦公室人員一般每坐45~60分鐘,應該站起來活動10分鐘,久蹲者每半小時應該站起來或坐一會兒,長時間站者應間隔1小時左右坐上10分鐘。



2.喜好吃辣和飲酒
辛辣刺激食物和飲酒,可使肛竇充血,痔瘡出血。古籍《太平聖惠方》中雲:“夫酒痔者,由人飲酒過分,酒性酷熱有大毒,漬於臟腑,攻壅大腸,故令下白。”不少大便出血病人是發生在大量飲酒和吃辛辣刺激食物之後。

3.只吃精細加工食品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蠕動,防治大便秘結和痔瘡,而精細加工的食品減緩了腸道的蠕動,容易堆積腸道垃圾。每人每天最好能吃新鮮蔬菜500克。


4.喝水太少
喝水太少可致糞便乾燥和大便秘結。一天喝8杯水是比較理想的,對於防治糞便乾燥和痔瘡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不宜喝過濃的茶,否則反而不利於大便的排出,容易對機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5.大便時間太長
大便不定時,大便時看書看報,大便時間太長,易導致痔瘡的發生。大便不定時容易使腸道功能紊亂,大便時看書看報,容易分散注意力,增加肛門負擔,同時延長大便時間,促使肛門處靜脈血液淤積不暢,肛墊因用力而下移,從而罹患痔瘡。

6.便後不洗肛門
大便後肛門被大量糞汁污染,即使用再多的手紙擦拭,也難以清潔肛門,因為無法將肛門皮膚皺褶內的殘糞去除,這些殘留的糞便就成了痔瘡生成的溫床,為此,便後必須用清水清洗肛門一次,如有條件,最好坐浴10~15分鐘,這樣可防止感染以及痔瘡的發生。

7.不注意勞逸結合
外痔、血栓性外痔、嵌頓痔和內痔出血病人是發生在過分勞累、長途旅行以後,有些人通宵達旦搓麻將,未能正常休息,結果導致痔瘡急性發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