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熬夜族午餐當早餐 膽結石發作

文章轉載: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5歲的粉領族因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隔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早餐幾乎沒吃,只要晚上吃大餐、比較油膩的肉類,會覺得肚子隱隱作痛,吃胃藥又無法改善,直到痛到受不了就醫,才發現是膽結石作怪。
圖片來源: echiropractor.org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暨外傷中心醫師羅鴻捷說,食用油膩、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如牛排、海鮮、龍蝦、螃蟹等,容易引起膽結石發作,患者常出現右上腹發脹、疼痛,症狀較易與胃潰瘍混淆,被當成胃痛,嚴重者可能膽囊或膽囊管、總膽管阻塞,導致細菌感染,甚至引發敗血性休克。
膽汁為肝臟製造,濃縮後排至膽囊儲存,外觀為液體或半液體狀,吃東西時,膽囊收縮會排出膽汁,幫助食物消化吸收。不過,遺傳、膽固醇、個人體質等因素,會造成膽液形成結晶、結石,一旦造成膽結石,無法靠喝水或運動排出。
羅鴻捷說,膽結石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是男性的二倍,與女性黃體激素較多有關,油膩、高油脂及膽固醇食物易刺激膽結石形成,飲食應掌握清淡原則,另外,不吃早餐、節食不碰油脂等,也易使膽液形成結晶、結石,導致膽結石。
羅鴻捷指出,臨床上發現,很多女性病患剛開誤為胃痛,但吃了胃藥也沒有緩解,痛到掛急診,才發現是膽結石,建議病患出現肚子痛應立即就醫,透過腹部超音波做鑑別診斷。
羅鴻捷說,如果曾出現膽結石發作,應考慮開刀治療,患者可採取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如此一來,膽汁或膽鹽將從肝臟直接流至小腸,部分患者術後一開始可能容易腹瀉,但一段時間後會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