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大吃大喝後鬧胃痛 當心是膽結石作怪


大吃大喝後鬧胃痛 當心是膽結石作怪
文章轉載:自由電子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飽餐一頓後,感覺胃痛,小心其實是膽結石作怪!
圖片來源: umm.edu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症暨外傷中心醫師黃宏昌昨天指出,最近一連收治多起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急性總膽管炎送醫手術的病例,有台商甚至為此忍痛,專程從中國搭機返台就醫。患者剛開始都以為是胃痛,殊不知飯前腹痛有可能是胃潰瘍,飯後痛就可能是膽結石引發的膽囊炎。
黃宏昌表示,膽結石的平均發作年齡在40歲左右,但如今有年輕化趨勢,原因是飲食習慣偏好高油脂食物。
文獻統計,11%35%的民眾身懷膽結石,其中超過1/10會併發總膽管結石,進而引起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臟炎、急性肝炎等嚴重併發症。
早期因為剖腹摘除手術傷害大,恢復期長,通常都以保守治療處理,結果使病程延宕,讓患者長期忍受痛苦。近20年來,腹腔鏡切除膽囊術蓬勃發展,如今更進步到僅3個小傷口,就能同時切除膽囊、取出總膽管結石,外加放妥總膽管的引流管,和以往動輒56個傷口的總膽管探查取石術相比,手術時間相當,高齡者也能手術。
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民眾一定要注意飲食健康,尤其是健康檢查出有膽結石的民眾,更切忌暴飲暴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症暨外傷中心副院長陳瑞杰也指出,膽結石易在夏天水份攝取量不夠時發作,冬天則在喝酒,或大啖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等各種高油脂又加酒去腥食物後發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