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吃太鹹不僅心血管病上身 罹胃癌機會恐大增

文章轉載: ETtoday 新聞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過去認為吃太鹹,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臟疾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一項最新報告卻指出,高鹽分食物的攝取,其實與胃癌發病率也有密切關聯。

胃癌目前在英國為第7大癌症死亡原因,根據WCRF的報告,當地每7個該癌症病例中,就有1人與攝取過量的鹽,而明顯增加患病率。至於英國癌症中心也同意這項結論,並認為他們蒐集到數據比WCRF還高。
專家表示,每人每天食用鹽份最大推薦量為6克,大約1茶匙,但實際攝取量卻是8.6克左右。主要原因是一般人不清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吃下含有大量鹽份的火腿、香腸、番茄醬等家工食物,甚至一份聯邦報告還顯示,麵包和麵包卷的含鹽量還大於含鹽零食。
由於大部分胃癌患者被診斷患病時,多半為時已晚,僅15%的人能活過5年。對此,WCRF建議,除了消費者應該在選擇食物先了解營養含量外,也建議應該有一個標準的「紅綠燈」方法貼在食品包裝上,方便清晰顯示鹽、糖、脂肪、飽和脂肪的含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