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starts here--//

醫師叮嚀

消化性潰瘍!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胃鏡最為正確。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50%為最常見。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

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

*可以正確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 *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其治癒率可高達80%至90%。 *可以及早發現食道、胃、十二指腸癌症。

慢性胃炎簡介

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煙酒、緊張、壓力、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治療以制酸劑為主,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

逆流性食道炎簡介

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約2-3成患者有食道炎,以前年輕人少見,現在有增多趨勢。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症狀不一而足,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火燒心。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咳嗽、氣喘、咽喉異物感或痛感、聲音沙啞。併發症為食道出血、狹窄、合併巴瑞特食道症。

胃痛嗎?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

目前台灣約有44%的人罹患幽門桿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90%、胃潰瘍患者約有60-70%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潰瘍即可根治。 使用「三合一療法」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

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 1.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膽、胰、腎、 脾 的疾病。 2.準確性高、且對身體無害、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 3.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病從口入!幽門桿菌導致消化性潰瘍

文章轉載: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
·   消化性潰瘍是國人消化道常見的疾病,在傳統的制酸治療下,反覆發作是病人最大困擾。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病因之一,寄生在胃幽門處,易造成胃黏膜變薄,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胃黏膜破洞、胃出血、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腸胃疾病,如果沒有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就會形成併發症,包括胃腸道出血、內壁穿孔,或胃腸阻塞等。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其他種的螺桿菌也於部分哺乳動物及雀鳥體內找到。1982年,兩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華倫和馬歇爾再次發現該種細菌,一種呈S形或弧形彎曲的革蘭陰性桿菌,他們以人體的胃黏液來培植,並得出結論:認為人體的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是因為該種細菌在胃部繁殖,而非人們長久認為的吃辛辣食品、壓力等造成的。

馬歇爾還曾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結果造成嚴重的胃潰瘍。又迅速以抗生素治療成功,因此、醫學界才開始改變對胃病的看法。2005年,華倫和馬歇爾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出大多數常見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門螺桿菌所造成,在治療過程應加入抗生素。

胃幽門桿菌是經由感染而存在胃腸中,較具體的感染途徑被認為是從口入,包括飲水、食物或牙齒、唾液都可能成為感染途徑,同一家族內有較高的感染情形,特別是在小孩之間,可能因飲水或食物的污染而相互感染,家庭成員的檢查與治療為必要的徹底根治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